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02 点击次数:133
在以伊冲突中,因偏袒以色列,莫迪刚跟上合划清界限后;24至26日间,于青岛防长会议上,印度又来了一波拒签联合声明的骚操作,把其他救国弄得尴尬不已,也快速加速了印度被边缘化的进程。
风武堂注意到,既想做“南半球老大”,又想来紧紧抱住美西方大腿,还要在上合和金砖等相关组织刷存在感和影响力的印度,撕裂的灵魂一览无遗,莫迪充满了纠结,平时再怎么去修炼愈加,午夜之时,都将会心神难宁,稍不留神皆有走火入魔之风险。
今天,就来简单聊一聊,以供各位参考。
近日,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中,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先是宣称“印中是搬不走的邻居”,转头就在上合组织防长联合声明签署时拒绝签字,在中方主场,印度防长公开唱反调,一下子搅黄了联合声明,导致会议首次出现无文件落幕的尴尬局面。
展开剩余84%这一罕见举动,不仅让中国这个东道主略显尴尬,更将印度与上合其他九国的分歧彻底摆到了台面。
然而,印度与上合组织划清界限和掀桌子的事情也不是孤例了,迄今为止一年内一度成为上合平台内部的麻烦制造者:
从2024 年反对“一带一路”文件,到 2025 年6月不参与谴责以色列声明,再到此次以“反恐关切未体现”为由拒签,印度一次次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与团结,短短数月间,印度多次在国际舞台公开拆台,将上合组织的团结撕开裂口。
譬如,6月14日,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后,上合组织迅速协调立场发表联合声明,严厉谴责以色列行动“违反国际法”,侵犯伊朗主权。声明墨迹未干,印度外交部却发布紧急通告:“印度没有参与该声明的讨论”。
这一记背刺让伊朗措手不及——就在38天前,两国刚刚签署《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协议》,伊朗甚至将战略港口恰巴哈尔的开发权拱手相送。
更令国际社会哗然的是,6月13日空袭当晚,莫迪悄悄致电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。当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彻夜致电求援时,新德里回应他们的只有冰冷的沉默。
而本次在上合十国防长会上,这本是一场聚焦地区安全合作的盛会,然而印度防长辛格的表现却格外刺眼——他在会议期间多次含沙射影指责巴基斯坦“将跨境恐怖主义作为政策工具”,甚至公开要求上合组织效仿印度上个月对巴发动的 “朱砂行动”。
更戏剧性的是,会议结束后印度突然宣布拒签联合公报,理由竟是公报未提及印控克什米尔恐袭事件,却关注了巴基斯坦的列车劫持事件。
但是,这个说法连印媒都看不下去,对此印媒披露了真实原因:文件未提及印度关注的克什米尔恐袭,却包含巴基斯坦关切的俾路支问题。对此《印度时报》更是直言,辛格的发言更像是一场“政治表演”—— 他刻意回避了巴基斯坦此前公布的关键证据:2023 年投降的 “俾路支民族主义军”头目明确供认,印度长期向该地区恐怖组织提供资金和武器。
这种典型的双重标准让上合成员国集体震怒。
印度的这些种种行径,无疑是将自己摆在了与其他成员国对立的位置,反映出其自私自利的外交策略。
那么,本次印度防长拒绝在联合声明上签字,难道仅仅是不甘失败吗?
其实,这里面还比较复杂,印地和莫迪有几个算计在里面策动。
首先,是战败阴影下的外交宣泄的需要。5月7日印巴空战成为莫迪的奇耻大辱。当时,莫迪为转移国内经济疲软的压力,以彻底铲除“巴方支持的恐怖主义”为借口,高调发动“朱砂行动”,然而在巴基斯坦强大空战能力下打得满地找牙,不仅击落印度战机,还通过社交媒体曝光印军越境行动的视频,让印度在国际舆论中陷入被动。
因此,莫迪在国内民族主义压力下急需寻找一个有足够分量的宣泄口,来证明自己没有失败。此次拒绝签署上合文件成为低成本的政治示威,既保全颜面又能向西方展示了“抗中”的决心。
其次,是缓解印度国内宗教矛盾持续激化的需要。2019 年废除克什米尔自治条款后,当地穆斯林对印度教政权的反抗从未停止。今年4 月克什米尔旅游区发生的针对印度教徒的恐袭,直接触怒了莫迪的“印度教民族主义”核心议程。
为维持支持率,莫迪必须不断制造“外部威胁”,而上合组织的多边框架显然无法满足其“单边叙事”的需求。
其三,是遏华战略的必然选择:最初,印度加入上合本就是俄罗斯为制衡中国影响力而引入造成的。过程中,从抵制“一带一路”到阻挠本币结算,印度将多边平台视为反华战场。
一是在印度本身,它一直有一个梦想——“要做全球南方的大哥”,可这么多年过去毫无建树,比如印度模仿中方提出的“印度——中东——欧盟经济走廊”,现在连一个影子都未看到,让国际社会大为称奇,而看着东大的一带一路、中巴经济走廊等搞得风生水起,眼红之下意难平,就只能不断唱反调搞搞破坏了。
二是在势力阵营方面,印度一直将自己定位成西方阵营的主要代表之一,因此,在战略核心基点上,跟美西方搅在一起是其必然,然而,当前,印地的地位非常的尴尬和似乎被边缘化了,先是它的入会推介人俄罗斯深陷饿乌战争泥潭,近年来其战略已经逐步转向东大,俄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了。后是,因印巴空战中印度一败涂地,美国对印度的价值和看法也在快速改变,例如,近期,在G7峰会中,莫迪好不容易最后搞到一张入场券,但是,特朗普和欧盟等人,都没把莫迪当回事,他仿佛变成了“小透明”,尴尬的莫迪都快用脚趾头抠出一个三室一厅来了。
实力不足、又心比天高,自身内部问题众多等,印度和莫迪,在其核心战略立场的牵引下,撼动不了中俄的地位,而只能若即若离或降级参会或干脆不去或拒绝签字等,而展现自己那微不足道的最后倔强。
而东大的雄浑实力,滚滚如潮,奔腾不息,谁也那一阻挡和遏制。
这一切,正给印度带来严重的反作用。
最直接的就是,在上合和金砖组织中,拧巴的印度,众多的背叛相关组织平台的斑斑劣迹,只会加速被其他成员共同去孤立它。
比如,本次在青岛会议现场,辛格遭遇了冰冷的外交隔离。原定的中印防长双边会晤虽未取消,但会谈时间被压缩到象征性的30分钟。与此同时,中俄防长却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深度战略沟通。
比如,此次拒签公报事件后,俄罗斯、伊朗等上合成员国纷纷表态支持中国协调的合作框架,巴基斯坦更是直言“印度的孤立是自找的”。
再比如,近期俄罗斯媒体,也公开痛斥印度“破坏上合内部信任”,普京政府已着手重新评估对印合作。
更为致命的是,印度自诩的“全球南方领袖”人设彻底崩塌——当南南合作需要团结时,莫迪的选择是为一己私利抛弃盟友。
等等
如此种种,各类反噬接踵而至,未来就够莫迪头痛的。
因受上合组织相关章程影响,虽然不能把印度踢出群,可因其一系列破坏相关组织的行为,印度已经出现了严重被边缘化的情况了。
例如,在去年上合政府首脑会议上已初现端倪:联合公报在提及“一带一路” 时,首次单独列出参与国名单,印度的缺席格外刺眼。
毕竟,莫迪政府如果觉得自己摆出一副消极态势,就能妨碍中国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,那实在是高估了印度的分量,没有印度,上合也照样运转,甚至可能效率还会更高。
印度想当这个另类,就随他们去吧,但上合要讨论什么事,一个“躺平”的印度也难以构成阻碍,可能其他成员国,也乐见印度自己边缘化。
此次会议中,没有人将印度的态度视之为绕不开的障碍,一个落寞孤立的印度越来越清晰了——中方在会议期间提出 “践行全球安全倡议” 的五点建议,得到俄、伊、巴等国的积极响应。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明确表示,“上合防长会取得圆满成功”,暗示印度的抵制并未影响整体合作进程。
印度和莫迪,太把自己当成一盘菜了,但在别人眼中,皆是鄙视的眼神。
写在最后:
据风武堂观察,当莫迪政府沉迷于“南亚霸主” 的幻想时、当印度沉醉于“多边平衡”的投机游戏时、当印度在地缘争夺和经济合作发展中掂量不清时,上合组织已经急速启动了“去印度化”的进程。
例如,中俄主导的开发银行加速推进,中亚国家转向中国寻求能源出口通道,伊朗彻底关闭对印外交蜜月期。
例如,上合组织已在反恐、能源、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实质性合作网络,不断在开花结果。
就常理而言,上合组织吸引的应该是志同道合的伙伴,而不是“搅局者”。
总体来看,印度本次拒签公报,表面是对上月冲突的“报复”,实则暴露了其战略定位的迷失。
印度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,不断破坏规则欲行凌驾组织之上,只能是自己想多了和自以为是了,如果继续有恃无恐、漠视其他各国的利益等,未来终有一天会遭到区域各国的共同反制,而坠落于不见其底的深渊。
发布于:湖南省